
张小稳,太阳成集团教授,博士研究生导师。
主要研究方向:先秦诸子哲学,魏晋玄学,魏晋南北朝史。
教育背景
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
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
河南大学历史系学士
人才称号
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
科研项目
国家级
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《出土墓志与北朝地方行政制度研究》(19BZS038),主持,结项等级:优秀。
国家社科基金项目《行政督察专员区公署制研究》(04BZS037),参加2,结项等级:优秀。
省部级
贵州省社科国学单列项目《出土墓志与北朝地方官管理制度研究》(21ZGX15),主持,在研。
江苏省社科项目《六朝史研究四十年》(18LSB001),已结项。
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:《身份管理:魏晋南北朝地方官管理模式研究》(2013BLS005),主持,结项等级:优秀。
河南省政府招标课题:《外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经验及对我省的启示》(2012B133),主持,已结项。
主要论文
《元明时期的文化与〈孟子〉研究》,《中州学刊》2024年第3期。
《论传承创新、融合中西的民国“孟子学”》,《太阳集团学报(哲社版)》2023年第6期。
《月令源流考》,《中国史研究》2020年第4期。(CSSCI)
《从地区性的哀思到全民性的欢愉——寒食节诠释史研究》,《民俗研究》2017年第6期。(CSSCI)
《独树一帜的制度史研究》,《史学月刊》2010年第5期。(CSSCI)
《魏晋南朝时期的秩级》,《史学月刊》2004年第5期。(CSSCI)
《读梁启超〈先秦政治思想史〉》,《史学月刊》2014年第5期。(CSSCI)
《改火、更火、出火及其融合》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2015年第9期。(CSSCI)
《魏晋南北朝地方官职的品位化》,《江苏社会科学》2014年第6期。(CSSCI)
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——魏晋南北朝婚姻伦理的一个维度》,《伦理学研究》2014年第2期。(CSSCI)
《孟荀学风之比较》,《孔子研究》2002年第1期。(CSSCI)
《魏晋南北朝时期行台性质的演变——兼论地方行台制度的渊源》,《人文杂志》2008年第3期。(CSSCI)
《近百年来魏晋至隋地方行政制度研究概况》,《中国史研究动态》2004年第11期。(CSSCI)
《北魏赠爵制度的演进》,《历史教学》2008年第7期。(CSSCI)
《贞节观念历史演进轨迹的重构》,《妇女研究论丛》2008年第6期。(CSSCI)
《宋代的路: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》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2014年第5期。(CSSCI)
《魏晋南北朝时期内侍官加官对象的扩展及其原因》,《中州学刊》2013年第10期。(CSSCI)
《集权抑或分权 二级抑或三级——困扰历代中央政府的两个千年难题》,《内蒙古社会科学》2012年第1期。(CSSCI)
《派出机构、王朝兴衰与统县政区——历代中央政府派出机构的演进规律与历史影响》,《四川师范大学学报》2012年第1期。(CSSCI)
《明清时期道的分类及功能演变——现代行政督察专员区公署制渊源的视角》,《云南社会科学》2010年第3期。(CSSCI)
《汉唐间地方官加节的等级划分与权力演变》,《河南大学学报》2010年第5期。(CSSCI)
《魏晋南北朝时期加侍中、散骑诸官的礼遇与权益》,《河南大学学报》2009年第2期。(CSSCI)
研究著作
《〈孟子〉学术史》,济南出版社2023年7月。(独著)
《魏晋南北朝地方官等级管理制度研究》,九州出版社2010年7月。(独著)
《行政督察专员区公署制研究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3月。(合著,第二作者,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)
科研获奖
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:《魏晋南北朝地方官等级管理制度研究》(2010-159)。
教学项目
河南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(2014年度):《中国政治思想史本科教材现状、问题及建设思路》,结项。
河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(2009年度):《〈中国政治思想史〉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开发》,结项。
河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(2012年度):《政治学本土化背景下的〈中国政治思想史〉课程内容体系改革》,结项。
教学奖励
河南大学2009-2011年度教学优秀奖。
河南大学2011-2013年度教学优秀奖。
河南大学教学质量竞赛2012年度二等奖。


